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贵州省医院建设行业协会联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成功举办现代医院改扩建技术提升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科学规划·智慧赋能·人文关怀——推动新时代医院改扩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建筑设计专家、基建后勤负责人等百余名代表参加。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副会长张美荣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公益行旨在以专业力量精准对接贵州作为西部多民族省份在医院建设中的独特需求,聚焦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儿童妇幼专科改扩建、山地医院规划改造等现实课题,推动全国顶尖专家资源与技术方案下沉一线,为贵州医疗基建提供“量身定制、可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她强调,当前医院建设已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以标准为基、技术为翼、人文为魂,通过BIM技术、装配式建造、绿色设计及“去医院化”的疗愈环境营造,实现医疗建筑从功能满足向价值创造的跨越,为健康中国战略在贵州的深入实施贡献行业智慧与力量。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建设部马进主任在致辞中强调,医院改扩建是集医疗流程重塑、智慧化融入与人文关怀升华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他结合上海实践经验指出,科学的顶层规划是避免资源浪费的前提,智慧化赋能是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而最终落脚点必须回归患者就医体验与医护工作环境的改善。王惟处长表示,本次公益行以“山海相连,沪黔情深”为纽带,是沪黔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全国医疗卫生事业“一盘棋”的责任担当。他期待通过交流BIM技术、装配式建造、绿色医院等前沿经验,汇聚行业智慧共同推动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处处长王惟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全面推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造、建立“不停诊改扩建”安全管理机制、融入“疗愈环境”设计理念等创新实践,近三年成功完成20余个项目并实现“施工零事故、诊疗零中断”。他强调,本次公益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实践,旨在将上海在绿色节能、智慧系统集成及山地医院规划等方面的成熟经验精准对接贵州需求,以技术共享与协同创新助力西部医疗基建从“补短板”迈向“提品质”,共同绘制安全、高效、智慧、人文的医院建设新蓝图。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院长张马忠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沪黔医疗协作的重要成果,该院以“打造西南妇儿医学高地”为目标,正面临儿童医疗需求增长与既有院区空间功能适配的双重挑战。他指出,贵州山地地形与儿童医疗特殊性使医院改扩建成为破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民生大事,亟需在“不停诊”前提下解决门诊流程再造、儿童疗愈环境营造及应急设施快速转换等实践痛点。张院长期待与会专家结合贵州省情,分享感染控制施工、地域文化融合等“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为西南地区医疗建筑升级提供智慧支撑,共同筑牢群众健康福祉的根基。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代顺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医院建设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需实现功能重构、智慧融合与人文回归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该院肩负提升西南地区儿童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使命,在建设中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注重医疗流程科学性与环境疗愈性。他指出,贵州作为山地省份,医院改扩建面临“不停诊施工安全管控”“山地空间高效利用”“儿科功能精准适配”等独特挑战,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汲取全国专家在智慧规划、空间优化、疗愈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经验,形成可推广的“儿科样本”,为健康贵州建设注入新动能。
贵州省医院建设行业协会会长、原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曙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贵州正迎来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妇幼专科强化及应急医疗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但山地地形制约与“不停诊、保安全、提品质”的改扩建要求为医院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他指出,本次以“科学规划·智慧赋能·人文关怀”为主题的公益行恰如“及时雨”,为贵州搭建了与上海、江苏、重庆等地专家深度对接的桥梁,通过分享智慧医院规划、空间功能优化、净化区域维保等系统经验,助力贵州突破山地医院建设瓶颈,推动医疗硬件升级与服务质量同步提升,为西部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陆奕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副会长张美荣担任上午场学术论坛的主持嘉宾。
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赵振华担任上午场学术论坛的点评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顾向东在题为《智慧医院规划策略思考》的演讲中,系统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发展总体趋势,提出基于智慧医院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策略,强调信息系统更新换代对医院规划建设的深远影响。
原贵阳市卫生局副局长赵建勇在题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医院改扩建现状剖析及应对策略》报告中,深度剖析国家主要投向之医院改扩建的现状,提出改扩建是系统工程,必须健全机构、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常务副院长华旭东在题为《业主视角下新建医院规划设计与数智化实践》的演讲中,从业主视角出发,探讨新建医院规划设计与数智化实践,强调医疗建筑规划的核心要义是“以患者为中心”和“数智化”,需要兼顾前瞻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龙江雨花院区建设总协调员赵奕华在题为《医院改扩建中的空间和功能优化策略》的演讲中,重点介绍BIM技术在新楼建设和老院区改造中的应用,以及循证分析在老院区改造中的实践价值。
上海胸科医院副院长张琛在题为《医院净化区域改造、维保经验分享》的演讲中,聚焦净化区域改造与维保经验,分享ICU和手术室改造的具体案例,为医院特殊功能区域的升级改造提供实用参考。
上海市中医医院基建处长张志毅担任下午场学术论坛的主持嘉宾。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赵眺担任下午场学术论坛的点评嘉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刘晓丹在题为《以疗愈为核心的空间规划与环境营造》的演讲中,探讨以疗愈为核心的空间规划与环境营造,通过国内外疗愈景观对比,强调人文关怀在医院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黄俊雄经理在题为《闹市中的幽静,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演讲中,系统介绍了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如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功能活化与品质提升。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周智伟在题为《现代医疗建筑改扩建设计策略思考》的演讲中,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医疗建筑改扩建设计案例进行总结梳理,探索优化医疗建筑改扩建设计的应对策略。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张晋在题为《老城区三甲医院可持续更新探索》的演讲中,针对原址改扩建面临的用地紧张、业务不间断等共性难题,提出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为宏观思路,通过规划先行、有序实施及多方协同与技术创新的系统策略,结合工程实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有机更新路径。
高端对话环节,主题为“医院建设:扩能·增效·向未来”,由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绍兴医院常务副院长华旭东主持。对话嘉宾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院长张马忠、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处业务主管周红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基建办主任张仁杰、上海市中医医院基建处长张志毅、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周智伟、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张晋等多位专家。对话围绕医院改扩建中的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设计创新等实际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医院改扩建需要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从单一功能改造向整体效能提升转变。
会议结束后,在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该医院在空间布局、流程优化、人文关怀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代表们提供了医院建设与管理的直观参考。特别是其儿童友好型医疗环境的设计理念,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新时代医院改扩建需要坚持科学规划、智慧赋能、人文关怀三位一体,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共同推动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本次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为医院改扩建工作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平台。
